数字媒体艺术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 专业概况

本专业前身为 2004 年设立的广播电视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方向),2005 年正式设立数 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最早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本专业秉承“人文为体、 科技为用、设计为法”的发展理念,已形成多元共生的跨学科生态体系及“产学研用”紧密结 合的学科特色与优势,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和社会效应。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智能媒体时代的媒介变革趋势,聚焦数字媒体艺术的本体理论与行业应用,关 注网络与智能媒体领域的产品设计、交互技术、用户体验等设计行业前沿问题以及融媒体时代 影像艺术的技术手段、呈现特点、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应用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 野、中国文化底蕴、通过掌握扎实的设计学、美学、艺术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 能够运用艺术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相关行业复杂的实践问题,培养符合新知识经济时 代需求,具有把握相关数字媒体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具备相应理论创新素质的高水平跨学科人才。

1)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操守、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 系统理解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全面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洞察本学科的发 展前沿;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 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 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的素养,能够独立开展具有高水 平的科研、创作、设计研发等相关工作。

3. 研究重点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本领域立足数字媒体的发生、发展历程,以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理论、生产、传播、消 费、技术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国际化的视野、全局性的高度探 索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智能媒体、交 互艺术、动态影像、虚拟社会、数字娱乐等艺术与科技相交叉领域的新理念、新形式、新产品、 新应用,运用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将智能融媒体时代的艺术与技术发展及社会需求相结合, 产学研互动,聚焦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批评理论中诸多问题的研究以及数字媒 体艺术理论体系建设,旨在培养面向智能融媒体发展趋势的高级智库人才。

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本领域立足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智能化发展趋势,聚焦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领域,以及设计思维、交互影像、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服务设计等设计学前沿领域,以网络与智能媒体的产品设计、交互技术、用户体验、传播模式 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国际化的视野、从人本主义角度探索网络 与智能媒体设计的一般规律,及其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未来影像与智能媒体:本领域立足智能科技与未来影像,关注前沿影像技术与艺术,研究超高清影像、VR/AR/MR 等先进影像以及智能影像的呈现方式与特点,关注先进影像与媒体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对先进 影像在智能媒体时代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前瞻性研究。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学缘背景合理,艺术、技术、人文兼顾的跨学科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网络与智能媒体产品设计、数字影像技术、交互设计 等研究,其中 4 位教授、17 位副教授。同时聘请二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业界专家担任兼 职研究生导师。 </p><p id=""> &nbsp; &nbsp; &nbsp;本专业教师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艺术学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项目立体电视关 键技术研究、中宣部专项“中国近现代漫画抢救工程”、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中国民间故 事的数字化表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动画产业战略研究”、教育部产学 培育项目基于 AI 技术和虚拟交互技术的未来影像、 AI 虚拟主播的创作平台建设等。

三、人才培养

1. 主干课程 :

主要课程包括美学理论、数字媒体理论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思维创新与实践、交互设计 理论与实践、科研方法工作坊、设计心理学、大数据理论与应用、中国文化与国潮设计、传播 理论、艺术设计历史与理论、三维引擎技术研究、虚拟现实影视创作、人机交互理论与实践。

2. 科研平台

本专业拥有国家动画与数字媒体实践教学中心、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Unity 联合实验室、北京台新媒体研发中心、融媒体示范中心、中国动漫艺术陈列馆、中国(北 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等机构和项目。目前还是国家文化部数字创意高级研修基地,以及教育 部高等学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计算机 基础教育研究会、全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 数字摄影摄像委员会等专业学术组织的秘书处所在单位,能够为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提供丰富 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平台。

3. 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近年来,师生作品在美国学生奥斯卡、纽约设计大赛、美国 Siggraph、美国芝加哥国际 电影节、日本东京动画节、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德国斯图加特动画节、法国罗阿纳国际动画 节、印度 BAF 动画大奖、伊朗德黑兰国际动画节、美国 One Show 等国际一流节展中获得了超 过 50 个奖项和提名,在华表奖、金鹰奖、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中国国际漫画节“金 龙奖”、中国动画学会“美猴奖”、台湾时报金犊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北京工艺 美术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原创游戏大赛等国内一流竞赛和节展中获得了超过 200 个奖项。

在校生发表的论文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影评大赛研究生组优秀奖、北京电影学院“全国电 影学青年学者论坛”获论文铜奖等奖项。

4. 学术交流

本专业已与德国波兹坦影视学院、加拿大谢里丹学院、法国高布兰动画学院、加拿大数字 媒体中心、美国东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韩国中央大学、英国伯恩 茅斯大学、美国高科思科技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项目。与东京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 合大学联合开展“亚洲校园计划”中日韩动画 Co-work 创作项目,开展包括 co-work 动漫联合 创作, VR/MR/游戏前沿 workshop,亚洲青年学者论坛,中韩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中日博士 /博士后联合培养项目,以及中日韩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合作。与加拿大数字媒体中心定期 在温哥华校区开展国际夏季小学期项目“IDEA-X 沉浸式交互设计”。

四、毕业生就业去向

1. 活跃于国内外互联网、数字娱乐、大众传媒、智能科技等产业一线,其中包括美国雅 虎、谷歌、Airbnb、Scanline VFX、皮克斯、工业光魔、迪士尼等国际知名公司,以及腾讯、 阿里巴巴、百度、爱艺奇、京东、字节跳动、网易、旷视、新华网、人民网、追光动画、光线 传媒、奥美广告等国内一线企业。

2. 自主创业,如创办了诸如已上市的知名文创企业青藤文化,设计开发了兔斯基、三国 杀、黄油相机、冲顶大会、喜鹊造字等多个知名数字内容产品,拍摄制作了《白蛇.缘起》、《哪吒重生》等热门动画影片。

3. 活跃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凤凰卫视 等传统媒体行业,以及中国科学技术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电影资 料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国家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新媒体、动画、影视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为推动相关单位的融媒体改革以及数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就职于国内高校,如中央党校、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湖北大学、中国美院、广东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从事 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教育工作。